1.春日時雨時晴,杏花開時對應的詩句
[宋] 釋志南《 絕句》 陰中系短篷,杖藜扶我過橋東。
沾衣欲濕杏花雨, 。 這首小詩,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游。
\'杖藜扶我\',是將藜杖人格化了,把犁杖寫成是一位可以依賴的游伴,扶人前行,使人有親切感和安全感,從而游興大發,欣欣然通過小橋,一路向東。橋東和橋西,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,但對春游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,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。
\'東\',有些時候便是\'春\'的 , 譬如春神稱作 , 東風專指春風。詩人過橋東行,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,無論西行、北行、南行,都沒有這樣的詩意。
詩的后兩句尤為精彩:\'杏花雨\',早春的雨\'楊柳風\',早春的風。這樣說比\'細雨\'、\'和風\'更有美感,更富詩情畫意。
隨風飄蕩,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。稱早春時的雨為\'杏花雨\',與稱夏初的雨為\' 雨\',道理正好相同。
\' ,深巷明朝賣杏花\',南宋初年,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系起來。 \'沾衣欲濕\',用衣裳似濕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,更見得體察之精微,描模之細膩。
試想詩人扶杖東行,一路 灼灼,綠柳翩翩,細雨沾衣,似濕而不見濕,和風迎面吹來,不覺有一絲兒寒意,這是多么爽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!有人不免要想,志南和尚這樣 地走下去,游賞下去,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,怕要體力不支,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?不必多慮。詩的首句說:\' 陰中系短篷。
\'短篷不就是小船嗎?志南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,那小船就系在溪水邊 下,正待他纜回寺呢。 初中二冊語文志南《絕句》中“杖藜扶我過橋東”一句,其中的“杖藜”課本上注解為:“[杖藜]拄著 。
杖,拄著。”(見課本296頁注⑥)顯然是把“杖藜”當作 了,這是不對的。
其實,“杖藜”在這里就是“藜杖”的意思,這是為了符合絕句對 的要求而故意顛倒了兩個詞的詞序。“杖”是名詞,“藜”乃是它的 ,兩者實質上是定語與中心詞的關系。
“杖藜”就等于“藜杖”,它是句子的主語,不過詩人運用擬人 把“杖”人格化了。
2.描寫“春日時雨時晴,杏花開時,小雨落在身上,衣服欲濕未濕”的詩
沾衣欲濕杏花雨,吹面不寒楊柳風。
《絕句》 僧志安
古木陰中系短篷,杖藜扶我過橋東。 沾衣欲濕杏花雨,吹面不寒楊柳風。
譯文
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;拄著拐杖,走過小橋,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。
絲絲細雨,淋不濕我的衣衫;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,使花兒更加燦爛。陣陣微風,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;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,格外輕飏。
注釋
⑴系(xì):聯接。短篷:小船。篷,船帆,船的代稱。
⑵杖藜:“藜杖”的倒文。藜,一年生草本植物,莖桿直立,長老了可做拐杖。
⑶杏花雨:清明前后杏花盛開時節的雨。
3.有關時雨的詩句
青箬笠,綠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.----―張志和《漁歌子》
沾衣欲濕杏花雨,吹面不寒楊柳風.―――-志南和尚《絕句》
渭城朝雨亦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.――――王維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.――――杜牧《江南春絕句》
夜闌臥聽風吹雨,鐵馬冰河入夢來.―――――陸游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》
好雨知時節,當春乃發生.――――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七八個星天外,兩三點雨山前―――辛棄疾《西江月》
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.――――孟浩然《春曉》
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.-----杜牧《清明》
水光瀲艷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.――――蘇軾《飲湖上初晴后雨》
山河破碎風飄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――――文天祥《過伶仃洋》
空山新雨后,天氣晚來秋————(王維:《山居秋瞑》)
山路元無雨,空翠濕人衣————(王維:《山中》)
寒雨連江夜人吳,平明送客楚山孤————(王昌齡:《芙蓉樓送辛漸》)
夜闌臥聽風吹雨,鐵馬冰河入夢來.(陸游: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》)
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.(杜牧:《清明》)
渭城朝雨泡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.(王維《送元二使安西》)
4.描寫雨中情的詩句有哪些
1、《竹枝詞》唐 劉禹錫
楊柳青青江水平,聞郎岸上踏歌聲。
東邊日出西邊雨,道是無晴卻有晴。
【譯文】楊柳青青江水寬又平,聽見情郎江上踏歌聲。東邊日出西邊下起雨,說是無晴但是還有晴。
2、《夜雨寄北》唐 李商隱
君問歸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漲秋池。
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。
【譯文】您問歸期,歸期實難說準,巴山連夜暴雨,漲滿秋池。何時歸去,共剪西窗燭花,當面訴說,巴山夜雨況味。
3、《更漏子》唐 溫庭筠
玉爐香,紅蠟淚,偏照畫堂秋思。眉翠薄,鬢云殘,夜長衾枕寒。
梧桐樹,三更雨,不道離情正苦。一葉葉,一聲聲,空階滴到明。
【譯文】玉爐散發著爐香煙,紅色的蠟燭滴著燭淚,搖曳的光影映照出華麗屋宇的凄迷。她的蛾眉顏色已褪,鬢發也已零亂,漫漫長夜無法安眠,只覺枕被一片寒涼。 窗外的梧桐樹,正淋著三更的冷雨,也不管屋內的她正為別離傷心。一滴一滴的雨點,正凄厲地敲打著一葉一葉的梧桐,滴落在無人的石階上,一直到天明。
4、《臨安春雨初霽》宋 陸游
世味年來薄似紗,誰令騎馬客京華。小樓一夜聽春雨,深巷明朝賣杏花。
矮紙斜行閑作草,晴窗細乳戲分茶。素衣莫起風塵嘆,猶及清明可到家。
【譯文】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,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?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,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。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,字字有章法,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、沏茶、撇沫,試著品名茶。呵,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,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。
5、《鷓鴣天》宋 周紫芝
一點殘紅欲盡時。乍涼秋氣滿屏幃。梧桐葉上三更雨,葉葉聲聲是別離。
調寶瑟,撥金猊。那時同唱鷓鴣詞。如今風雨西樓夜,不聽清歌也淚垂。
【譯文】我獨自守一盞殘燈,燈已快要燃盡,天乍涼,秋氣充塞羅帷和銀屏,三更雨點點灑上梧桐,一葉葉、一聲聲,都是離別的哀音。那時,我和她相對調弄寶瑟,撥動爐中溫馨的沉水香,同聲齊唱《鷓鴣詞》,曾是多么歡欣。如今,孤寂地在這西樓,當此風雨凄凄的暗夜,不聽清歌也悲淚難禁。
含雨的成語
1、風雨不測【fēng yǔ bù cè】
【解釋】風和云都不可預測。比喻事物或局勢像風云變幻那樣不可預測。
2、風雨不改 【fēng yǔ bù gǎi】
【解釋】比喻處于惡劣環境中不變其節操。
3、風雨不透 【fēnɡ yǔ bù tòu】
【解釋】風刮不進,雨水透不過。形容封閉或包圍得十分緊密。
4、風雨對床 【fēng yǔ duì chuáng】
【解釋】指兄弟或親友久別后重逢,共處一室傾心交談的歡樂之情。
5、風雨共舟【fēng yǔ gòng zhōu】
【解釋】比喻共同經歷患難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短句子網 » 描寫時晴時雨的古詩詞